成长、选择与爱的边界

昨天,我先生 Laird 的侄子马修的儿子贾斯汀,带着他的新婚妻子阿丽莎来访,让我感到格外欣喜。马修一家每年夏天都会从外州回到加州探望亲人。作为长子嫡孙,他多年来一直主动承担着这份家族责任。如今,他的儿子已长大成人,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这份使命——今年首次独立携妻子,以“第四代长子”的身份完成“亲人拜访”。

我看着贾斯汀一路成长,他的蜕变简直如魔法般令人惊叹:当年那个羞涩、可爱得像小女孩的小男孩,如今已成家立业;从冰球运动员,到荷枪实弹的华盛顿特区警察,再到大公司部门主管,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让我由衷赞叹。如今,他与中学时代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,可谓事业与家庭双丰收。而初次见面的阿丽莎更令我印象深刻——她医学院毕业,现为妇产科实习医生,已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多项妇科手术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们两人都不过二十七岁。

我对阿丽莎的成长经历尤为感兴趣。她来自一个四兄弟姐妹的大家庭,高中成绩优异,获得多所大学录取,却选择了一所离家不远、提供丰厚资助的学校。她没有追逐名校光环,而是务实而清醒地为自己铺路。之后,她独自背负学贷进入私立医学院,最终完成学业。她告诉我,从高中起便立志从医,但直到进入医学院后才确定专攻妇科。本科阶段最是煎熬——身边同学大多沉迷派对,她只能孤独前行;直到进入医学院,才第一次感受到“同行者”的力量:大家目标一致,彼此激励,即便课业繁重,她也感到充实而快乐。她的讲述,深深触动了我。

她让我想起女儿宝麒。高中时,宝麒对未来方向犹豫不决,设想过多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领域,最终基本选定“神经科学”专业。她每一次的选择与考虑,我都是很支持,我深知兴趣是成功最坚实的基础。前段时间,她提到“当医生也不错”,作为母亲,我立刻开始盘算:若她真走行医之路,我该如何承担医学院高昂的学费?我为此做了许多脑洞大开的考虑与推算,我希望能将她求学的经济负担完全包揽,自认为竭尽全力、尽心尽意。然而,就在前几天,我们专程飞往东部送她入读 Amherst College 时,她却甩给我一句:“别给我当医生的压力,我知道中国妈妈都希望孩子当医生。”

这句话让我彻夜难眠,流泪到深夜。多年来,我从未勉强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,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,以我能力所及的最大想象力帮助她挖掘潜力、成就自我。可在女儿眼中,这份付出竟成了无形的“绑架”。那个清晨,我下了决心:不再逾越母亲应有的界限。我不会再干涉她的职业选择,也不再为她的学费焦虑。那是她的人生,她理应自己承担、自己选择。其实我也深知,宝麒是个完美主义者——她不会为了高薪选择做医生或律师,而是会追求自己真正热爱并能极致投入的事业。她对自己的要求,或许早已超出我的想象。

当然,出于爱护,我仍希望她能向阿丽莎请教,我也真心认为妇科医生(或其他专科医生方向)是值得考虑的职业路径。但若她另有选择,我亦会坦然接受。我只在乎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,我没有任何希望她替代我实现的个人梦想。

这两天宝麒抱怨室友开学不到一周就带男生回宿舍,直到凌晨四点才离开——她们虽各自拥有独立房间,但访客需穿过她的房间才能进入室友卧室,这让她极度不适。阿丽莎听后则说,她本科时的经历更不堪:同住一室的室友竟带男友来吸毒、过夜,最终那两人都退了学。面对这类环境,我期望宝麒能以成熟心态应对;而她坚持“独善其身”的态度,让我由衷欣赏。

宝麟与他的小哥哥也聊得十分投契。宝麟偏向走学术路线,贾斯汀已展现出管理者气质,他们都在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。我先生曾批评马修“没致力于让孩子们进入名校”,“让他们念了个随便的州立大学”。但我始终相信,人才成长的路径千千万万。贾斯汀与他的妹妹虽出身州立大学,如今却在各自领域成绩斐然——这与他们父母的人生轨迹亦有相似之处。而 Laird 作为学术界人士,希望子女成为“专门人才”,也自有其道理。

我还注意到,美国人的代际差异也体现在对金钱的态度上。这对年轻人,即便背负学贷,仍选择住在科罗纳多酒店(每晚500美元),平日开着特斯拉,懂得享受生活。而老一辈的美国人 Laird 却生活极为简朴,对子女学费耿耿于怀,坚持“本科必须由父母承担,研究院则应由孩子们自己负责”。马修夫妇的态度与叔叔的不同——他们明明有能力负担孩子们的本科学费,却选择让孩子们自己承担部分学贷。作为华人母亲,我过去总认为:若有能力,必当全力支持子女求学的费用。但现在,我的想法也变了——我不愿再为“成就孩子”而背负更多焦虑,我也要学会“成就自己”。

作为第一代移民,我常感自己的视角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一样。但正是这份差异,让我得以更深入理解美国社会的多元与开放。每年小哥哥一家来访,Laird 都格外重视;而我也期待看到这些年轻人,在家庭与事业上不断攀上新的高度。

我还对他们提起,宝麒在台湾的一年增长了许多见识。我说,若你们年轻人愿意组团,将来可让宝麒带队,五、六人一同前往中国旅行——那一定会是一次极富意义的旅程。毕竟,在这个时代,全球视野对年轻人的成长至关重要。

人生的道路没有唯一模板。有人承载传统,有人勇于开拓;有人选择稳健,有人敢于冒险。无论走哪一条路,只要心怀真诚与责任,便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