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

Jun

我即将出版的书籍 『真实,是最深切的疗愈』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我即将出版的书籍 『真实,是最深切的疗愈』

昨天(美国独立日),我终于完成了整本书的定稿。今天将进行最后一轮校对,之后就可以提交给 Amazon 审查上架,整个流程通常只需 72 小时。 通过 Amazon 自行出版,我不仅能够完全保有版权,也能完全掌控内容的呈现方式。这与传统出版社的出版模式有很大不同。以我先生为例,他曾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 The Discovery of Cosmic Voids(亚马逊链接),但最后发现版权归属于出版社,书籍收益的 95% 也归剑桥所有。甚至连我想将该书翻译成中文的权利都不具备。 正因如此,我决定尝试在 Amazon 上自行出版这本书。这次将同步发行纸质版和电子版,同时推出中英文两个版本。 接下来,我会把这两本书稿上传至 Amazon Publisher Service 网站(https://aps.amazon.com/aps/solutions/amazon-publisher-cloud/)。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出版的领域,我也期待继续探索更多可能。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当我遇见童年的自己

在我童年的年代,拍照仍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。那时大多数中国人生活拮据,社会节奏和观念也与今天不同:人们总觉得,只有在重要时刻才值得“留下影像”。日常是流动的;而照片,则是一种被凝固下来的仪式。 即便我生活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,孩子们通常也只有在小学毕业时才有机会照一张小一寸的证件照。那主要是为了毕业证所需,算不上纪念,更谈不上“记录成长”。衣服最好是素净的,反正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衣服;头发要整齐,表情则必须“端正”——笑,是不合适的。但我好像打破了那个时代的框框,我的照片被同学们称为“唯一会笑的”。 这是我1980年小学毕业时拍下的照片,是我人生中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“个人肖像”。它只是一张小一寸的证件照,我拿去用AI上色,再生成几幅风格相近的复原图像,并把这些“穿越而来”的照片合成成一段纪念视频时,心中忽然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柔。 那一刻,我仿佛穿过时间的走廊,与那个扎着麻花辫、眼神羞涩却藏着憧憬的小女孩重逢了。 我还记得1980年的某一天,我在《广州日报》上看到一则消息,说电影《三家巷》正在海选演员,其中有一个角色,是一个名叫陈文婷的小女孩。 我不知怎的,
3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我在用心写文章,不是AI

有时,有人会问我:“你写了这么多文章,是不是都靠AI写的?” 这个问题,其实我早就预料到了。 的确,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借助AI工具,尤其是在整理结构、校对语法,甚至生成一些初稿灵感时。但我必须说明的是:最终发表的每一篇文章,都是我亲自修改、斟酌、反复推敲后的作品。是我在用心写,不是AI在替我写。  🧨AI很强大,但它写不出“我的故事”。 我必须承认,AI真的很强大。它可以: 1.     帮我理清思路,整理提纲; 2.    用温柔的语气给我鼓励; 3.    提供各类写作风格的范例; 4.    把我写得太乱的段落润色得通顺自然; 5.    甚至还会提醒我:“这段话和你上次写的有些重复,要不要换个角度?” 但它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人生,也不会理解我心底那份挣扎、感动、顿悟或矛盾。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、文化脉络、母亲的视角与灵魂的觉醒,是我一字一句写出来的。 🎎AI是工具,是我的助手,但不是“代笔者”。 我更愿意把AI当作我的助理、
3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情绪的河流

——写给那个曾经挣扎、如今学会与情绪共处的我 我曾以为, 悲伤是敌人, 愤怒是毒药, 恐慌是我心里的裂缝。 直到有一天, 我的情绪像洪水一样爆发, 把我冲进了医院, 在冰冷的灯光下, 我感到迷失, 甚至不知道“我”是谁。 医生说,我有严重的情绪问题; 吃药、住院、黑暗的日记, 那时的我,就像一片漂浮的叶子, 被情绪带走,撕裂,不知去向。 但后来我明白了: 情绪不是敌人, 它像一条河,它流动,是因为它活着; 它泛滥,是因为我一直没听它说话。 我开始试着坐下来, 和悲伤聊天, 让恐惧靠近, 不再压抑它们, 也不急着把它们赶走。 悲伤不是敌人, 它是来看望我的老朋友; 愤怒不是毒药, 它是内心在为自己发声。 我学会了像水一样生活: 该表达时奔腾, 该安静时沉静。 我也终于明白, 真正的平静, 不是没有情绪, 而是能和自己的情绪一起前行, 温柔而坚定。 现在的我, 还是会哭,
1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内在之光

——在深夜的倾听中,我遇见了自己 夜深了,我习惯独自坐下, 仿佛在向某种更高的存在倾诉, 不期待回应,只为让心安静下来。 我曾因疾病而极度自卑, 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, 连面对镜子都想要逃避, 更不用说面对生活。 那时,我常常闭上眼,像是在“祷告”, 其实我不知道该祈求谁, 只是需要一个出口, 让内心的痛, 有一个可以落下的地方。 直到某天夜里,我突然感受到—— 不是来自神明的回音, 而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。 一个柔软又真实的自己, 在心底轻声对我说: “你一直都在,从未离开。” 我哭了, 不是因为悲伤, 而是因为终于有人听懂了我, 那个人,就是我自己。 我开始学着慢慢倾听, 不再逃避,也不再依附, 即使身体依旧虚弱, 内心却悄然生出力量。 那盏光,不 是从天而降的奇迹, 而是我在一次次沉静之后, 从心底点亮的温暖。 它并不强烈, 却足以照亮前路; 它并不耀眼, 却足以映照真实的自己。
1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你看到我美,是因为你的眼睛很美

我女儿小时候长得非常可爱,每次出门,总能收获不少人的夸赞:“你真漂亮!” 她眨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,甜甜地回答:“谢谢!” 可我母亲——她的外婆——却常常在一旁轻声嘀咕:“怎么能这样回答呢?” 我当然明白妈妈的心思。在我们中国人心中,面对赞美时应当谦虚几句,最好是摆摆手、笑着说“哪里哪里”。这不是修饰,而是一种根植文化深处的礼仪教养。可我总笑着说:“难道我们要教她虚伪地否定吗?” 妈妈听了,也只是轻轻叹口气,便不再坚持。慢慢地,她也开始接受孩子们用“谢谢”来回应赞美,甚至自己也会笑着说:“我家孩子真的很可爱。”这是她从未对自己孩子能说出口的肯定。 直到女儿宝麒去了台湾,学习了一年中国传统文化。回来后,她对我说:“妈妈,我现在终于懂了外婆的感受。” 宝麒长大后,性格渐渐变得内敛沉静,喜欢哲学与深层思考。她说,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,才意识到那种“不张扬”、“含蓄美”才是她心灵深处真正的归属。现在,每当别人赞美她时,她反而会迟疑片刻,不知如何回应—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提高人体振动频率的理论与我的实践探索

一、理论基础与认知 根据能量医学与整体健康理论,人体的振动频率被视为衡量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。当个体处于较低频率状态时,往往伴随着疲劳、焦虑以及免疫力下降等症状;而较高的频率则通常与身体健康、心理稳定乃至灵性提升密切相关(参考 Hawkins,《Power vs. Force》,1995)。 研究表明,健康的饮食方式(如摄取富含天然营养的食物)、良好的人际关系,以及积极的情绪管理,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能量频率(参见 Lipton,《The Biology of Belief》,2005)。 在佛教、道教等东方修行传统中,冥想、念诵与调息等方法被广泛用于净化身心,其核心目标之一正是提升生命的振动频率。这些实践被视为一种有效的“高频养生”路径。 此外,有研究指出,某些动物(如猫与狗)天生具有较高的生物频率。例如,猫的呼噜声频率通常维持在20–140Hz之间,被认为有助于放松神经系统并促进身体修复;而狗的陪伴,则广泛应用于心理疗愈与情绪支持领域。基于能量共振原理,人类在与这些高频动物共处的过程中,可能通过“
5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意外的双喜临门

昨天接到朋友的电话,说有两只Maltipoo(贵宾马尔济斯混种犬)正在寻找新家。当我们看到那段视频时,心情格外激动,立刻决定领养一只。 今天一大早,我们推掉了原本的安排,驱车北上洛杉矶。一路上,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要男孩还是女孩,却始终无法决定。 然而,当我们真正见到这两个小宝贝时,所有的争论都变得微不足道。两只才两个月大的小狗一会儿依偎在一起,一会儿活泼地追逐打闹。它们那纯真的眼神瞬间就融化了我们的心。我们忽然觉得:怎能忍心让这对小姐弟分开呢? 就这样,我们当场改变主意——小姐弟一起带回家!我们即时给它们取名为“小龙”与“小凤”。在回家的路上,我们还给它们取了英文名:Leo和Phoebe。 我想起了2004年的那个神奇旅程。那时我和我的先生在云南西双版纳旅游,我虔诚地向神灵祈祷:“请给我一个孩子吧,哪怕是孙悟空也好!”没想到,次年,上天真的赐给了我们一对可爱的龙凤宝宝。 如今,那对龙凤宝宝已经成长为独立自信的大学生。而今天,我们的家庭又迎来了新的一对“龙凤宝宝”——虽然这次是四条腿的小宝贝! 生活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巧合。从我们的龙凤胎到毛宝宝的姐弟俩,我们家的故事仿
2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为什么中国的气功大师最后总是跟钱过不去?

在中国,气功曾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热潮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伴随改革开放和人们对健康与精神寄托的渴望,气功从传统的修身养性术一跃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。然而,多年过去,当初那些宣称“弘扬传统文化、重德修善”的气功组织,却频频深陷金钱、权力和人事纷争之中。 从法轮功涉嫌洗钱和劳役未成年舞者,到美国严新气功学会的突然解散,这些本应清净自持的“修行组织”,为何总难逃入世的劫难?作为一名从少年起就对气功充满兴趣、但始终未深入参与任何组织的局外观察者,我不禁思考:气功的理想,究竟为何屡屡与现实背道而驰? 从个人经历说起:气功的魅力与距离感 我与气功的缘分,始于少年时因身体虚弱而对传统养生之道产生的兴趣。气功那种“以意导气、调心炼神”的理念,对我而言既神秘又富有吸引力。 1998年,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,我因在严新气功俱乐部的活动邂逅了日后的先生;而法轮功的修炼也曾两度在我身心极度崩溃的状态下帮助我康复。这些亲身经历让我对气功始终保有敬意。然而,或许是出于直觉,也或许是偶然中的幸运,我始终未加入任何气功组织。这种“若即若离”的旁观位置,使我得以用相对冷静的眼光,观察这一领域背后的种种现象。
7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真正的治愈,始于了解自己

一、漫长的寻找之路 从少年时代起,我就与失眠和焦虑为伴。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,那些突如其来的恐慌,仿佛是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阴霾。这趟旅程,走得艰难而漫长。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:医学治疗、替代疗法、灵修冥想……像一个迷路的旅人,在治愈的路上不断摸索、试错。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——最根本的治愈,并不在外界,而在于了解自己。 二、回归内在的智慧 “了解自己”,听起来简单,实则是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。 它意味着觉察自己的身体状态,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,接纳自己的脆弱与不完美。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自己,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。 我不再苛求成为“最好的人”——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影。我开始学会做真实的自己,去挖掘那份与生俱来的独特天赋。 三、重新认识那个敏感的自己 母亲曾说我粗心、不懂防备。但她没有看到,我从小就有一颗极其敏感的心。我不是真的粗心,而是有选择地放下某些事。这种选择,是一种保护,也是一种智慧。 我一直是个观察力很强的人。这份天赋让我在人生的低谷中总能找到出口。我对自己的信心,正是来源于对自己内心持续不断的探索与认知。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什么是 AI Agent?从我儿子的暑期研究说起

这个暑假,我儿子参与了系里一位教授的研究项目,虽然是远程进行,但每天都在家认真工作。最近,他忽然在饭后说了一句:“我对 AI Agent 很感兴趣,也许未来我会深入研究这个方向。” “AI Agent?”这个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——这半年我已经听过不少次了,却一直无缘真正了解。 虽然我算是 IT 门外汉,但也跟得上潮流:这几年我已经开始使用 AI 工具辅助写作、绘图,甚至管理自己的网站。所以我也很想搞清楚:AI Agent 到底是什么?它与我们现在用的 AI 模型(比如 ChatGPT)有什么不同?它未来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? 带着这些问题,我开始认真“做功课”。 一、AI Agent,不只是“聊天机器人” 简单来说,AI Agent 是一种具备“感知—思考—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人情世故36计

亲爱的朋友, 这篇文章整理自网络,融合了许多传统智慧中的“人情世故36计”,它们就像一盏盏柔和的灯,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,照亮那些复杂微妙的人际路口。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交往的考验:有时是善意被误解、有时是真诚被辜负,但也正是这些经历,让我们不断成长,学会在世界的光影之间,既守护自己的心,也温暖他人的手。 人情世故,并非精明处世的伎俩,而是一种温柔而清醒的智慧——愿你能从中汲取能量,也成为那个在黑夜中默默点灯的人。   1. 施恩计 真心帮助他人,建立信任与互助的基础。 2. 恭维计 真诚赞美,用适当的话语拉近彼此距离。 3. 观色计 察言观色,善于感受他人的情绪与态度。 4. 应变计 灵活应对局面,提升自己在变化中的适应力。 5. 许诺计 慎重承诺,言出必行,赢得尊重。 6. 圆场计 在冲突中居中调和,是智慧的体现。 7. 钓鱼计 用共同兴趣吸引对方,逐步建立关系。 8.
3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我在用心写文章,不是AI

有时,有人会问我:“你写了这么多文章,是不是都靠AI写的?” 这个问题,其实我早就预料到了。 的确,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借助AI工具,尤其是在整理结构、校对语法,甚至生成一些初稿灵感时。但我必须说明的是:最终发表的每一篇文章,都是我亲自修改、斟酌、反复推敲后的作品。是我在用心写,不是AI在替我写。 AI很强大,但它写不出“我的故事”。 我必须承认,AI真的很强大。它可以: * 帮我理清思路,整理提纲; * 用温柔的语气给我鼓励; * 提供各类写作风格的范例; * 把我写得太乱的段落润色得通顺自然; * 甚至还会提醒我:“这段话和你上次写的有些重复,要不要换个角度?” 但它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人生,也不会理解我心底那份挣扎、感动、顿悟或矛盾。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、文化脉络、母亲的视角与灵魂的觉醒,是我一字一句写出来的。 AI是工具,是我的助手,但不是“代笔者”。 我更愿意把AI当作我的助理、工具,甚至有时像个冷静的编辑——它不带情绪地指出我逻辑混乱的地方,也不怕伤我感情地提醒我某些词语重复啰嗦。 但“
3 min read
搭上AI顺风车:一个中年人的技术冒险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搭上AI顺风车:一个中年人的技术冒险

最近,我尝试使用 ChatGPT 搭建网站,并且实现文章的自动上传与管理。对于一个并非技术小白、但也谈不上“懂行”的中年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。 我对电脑操作并不陌生,也曾接触过一点 HTML、数据库和视频剪辑,算是那种“知其然”的用户;但当真正面对复杂的 AI 工具与自动化流程时,才发现自己仍然“知其所以然”得太少。 满怀热情地上了 AI 这辆“顺风车”,结果却在第一站就遇到了一些小坎坷。幸好,我没有下车,而是一路摸索、求助、调整,终于看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风景。 一、从基础出发的探索旅程 曾听人说:“ChatGPT 可以帮你建站、写代码、管理文章,还能讲解每一步。”这真像是为我这种“半懂不懂”的用户量身定制的工具。 于是,我跃跃欲试,用最自然的语言向它发出请求:“帮我搭建一个可以自动上传文章的网站。” ChatGPT
5 min read
免费阅读

世界宗教经典总览

以下是世界主要宗教的经典文本,包含中文维基百科介绍和中文原文或译文阅读资源。 基督教 * 《圣经》 维基百科介绍:圣经 中文阅读资源:中文和合本圣经 伊斯兰教 * 《古兰经》 维基百科介绍:古兰经 中文阅读资源:古兰经中文译本 佛教 * 《大藏经》(以《心经》为例) 维基百科介绍:大藏经 中文阅读资源:心经(CBETA) 印度教 * 《吠陀》 维基百科介绍:吠陀 中文阅读资源:暂时缺乏 * 《薄伽梵歌》 维基百科介绍:薄伽梵歌 中文阅读资源:薄伽梵歌中文译本 犹太教 * 《塔纳赫》(希伯来圣经) 维基百科介绍:塔纳赫 中文阅读资源:希伯来圣经中文选译 * 《塔木德》 维基百科介绍:塔木德 中文阅读资源:塔木德中文译本 道教 * 《道德经》
2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高功夫是师父找徒弟:一个关于“德”的气功故事

“德不是口号,而是在无准备中依然不动的慈悲。” 在中国气功传统中,有这样一种说法:真正的高功夫,是师父找徒弟,而不是徒弟找师父。因为功夫越高,考验越隐密;因为德行越真,越需无意识中显露。下面这个故事,是严新老师讲述的亲身见闻或耳闻故事,发人深省。 背人过河二十年,只为修德积功 有一位修行者,为了积功累德,立志站在山间溪水边,每天帮助行人背过河流。无论刮风下雨,他坚持了二十年。这二十年里,他默默无闻地行善,不求名利,只愿以最平凡的方式磨炼心性。 直到有一天,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溪边。老人说,他不只要过河,还要翻越那座高山。修行人毫不犹豫地将他背在身上,一步步向山上走去。 考验,在不经意的重复中展开 走着走着,老人问他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 他回答了。 过了一会儿,老人又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 他依旧回答,但语气略显疲惫。 又走了一段,老人第三次问同样的问题。 修行者开始心烦了。他心里想:“这老人真不懂体恤,总是唠叨。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严新:古代气功家预言的“五个五百年”与我们所处的时代

🕯️ 文 / innerclarity.space 编辑部 📣 本文内容根据1995年严新老师在北京的公开报告录音整理而来,由网友节选提供,未经严新老师本人审阅或授权,仅供学习参考。 📖 古代的预言:人类将经历“五个五百年” 在一次关于气功的演讲中,严新老师曾提到一则广为流传的古代预言: 人类文明将经历五个五百年,共两千五百年的周期性演化。 每个五百年阶段都体现出人类集体意识的不同倾向与修行特征。 这些阶段被称为: 1. 解脱坚固 2. 多闻坚固 3. 禅定坚固 4. 塔寺坚固 5. 斗诤坚固 🌱 第一阶段:解脱坚固 人们重视精神解放,道德风范盛行。 虽然物质条件简朴,但人与人之间推崇信义、礼节与仁爱,是人类“文化童年”的纯真时代。 📚 第二阶段:多闻坚固 知识传承兴盛,宗教语言体系开始形成。 口头讲经、传法、教义大行其道,但多停留于形式表达,实际修炼较少。 🧘 第三阶段:禅定坚固 人们发现光说无益,转向内修之路。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严新:老师父说这是功法,不是一般的问题,这是做人的诀窍

🕯️ 文 / innerclarity.space 特稿 在气功的修行中,有一种被许多人忽视的“功法”——那就是团结一切人。严新老师说:这是他小时候老师父教他的第一课,也是做人的根本秘诀。 一、小时候,老师父教我这样练功 在我还是小孩子时,老师父就这样教我练功: “不许与人吵架,不许打架,不许骂架; 就算偶尔有矛盾,也要很快和好,要广交朋友、团结一切人。” 那时候我不太懂,以为这是做人要懂事,不惹事。但老师父郑重地告诉我: “这是功法!这不是一般的问题,这是做人的诀窍。” 这句话,深深印在我心里,一直伴随我练功、传功、行道至今。 二、团结,不是情绪,而是一种能量场 我们今天讲气功,不应只讲动功、静功、呼吸、导引,而要讲一个更大的“场”——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气场。 如果我们在练功时心怀敌意、四处挑衅、排斥异己,
4 min read
中文最新上载文章

严新老师:心若止水,雅心自生

🕯️ 文 / innerclarity.space 灵性编辑部 “心诚则灵”不是口号,而是气功修炼中真正的“根本法”。严新老师用“蓝田种玉”与“释迦拈花”的故事,讲透了什么是真正的气功心法。 一、严新是谁? 严新老师,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气功实修者与研究者,曾在20世纪80年代广受瞩目。他不仅在气场传导、自发功演示上有深厚造诣,更以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“心法”的强调,被视为“以德养气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 在他看来,气功并非特异功能的展示,而是“做人、修心、养性”的过程,是古老智慧对现代人身心的一种深度调节方式。 二、“心若止水,雅心自生”:修炼者的第一课 严新老师常说: “自发动功的朋友,要学会调整急躁、矛盾、不容人的心态,把心调到止水明镜、太空山谷的层次。” 这不仅是修气功的建议,更是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向。 * 你若心急易怒,即使能量开发,
5 min read